——如果blablabla……娱乐圈将倒退二十年。2021年,又一个娱乐圈震荡之年。监管层不仅对天价片酬、流量造假、CP炒作等乱象屡出重拳,就连市场的审美——特别是对男星审美倾向的讨论,也在集中涌现:“娘炮”二字现于官媒笔下自是不妥,可对于封禁抖音网红“吃个桃桃”、打击流量鲜肉,还是有不少群众拍手叫好的。与之相对的,“阳刚”一词本来因近年的多起性别暴力事件,在互联网上涵义有所变化。但近来似乎又有重回巅峰之势。老牌打星赵文卓成为了《披荆斩棘的哥哥》里的奇货可居;情怀牌在影剧综里打了许多年,原本已经逐渐失效,但硬核动作片《怒火·重案》的热映让众人重新上头;加上近期几部古偶剧的丑人男主实在挑战审美底线。事儿都赶一块了,于是疯狂挑起网友对于过去那些人与作品的怀旧情绪。受众选择内容,内容制造红人。互联网时代,女性群体因投入情感多、讨论与消费意愿强而成为各方掘金的重点攻略对象。在用户思维的支配下,确实有许多内容与红人是资本依照所谓的“女性喜好”进行打造,再输送到“圈外”,圈外人或不感冒,或不堪其扰。如今,内娱生态重整,流量模式遭整治,耽改选秀被叫停,港台、欧美、日韩流行文化也早都影响力流失。这一切不禁令人想问:下一种引领潮流的审美将是什么,会从哪种内容中发端?那会是传说中的“阳刚之气”吗?而流落边缘多年的打星与动作片,能在这轮审美重建的过程中吃到红利吗?《披荆斩棘的哥哥》是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大火之后芒果推出的“性转”版。尽管33进17的淘汰比重令网友吐槽“哥哥”与“姐姐”待遇不同,失去了突破舒适圈的节目奥义。不过,在内娱审美强拆又重建的这个契机,《披哥》将不同地区、专业、年龄的男艺人汇聚一堂,供人观察讨论,颇为歪打正着。演员尹正在第一期中成为reaction王者,竞技是假,追星是真。确实,对于80后、90后来说,许多“哥哥”就是成长中所接触到的流行文化符号,很难不心生感触。“大湾区”的哥哥们代表了香港电影、粤语歌、TVB,这个自然不必多说。赵文卓的演艺生涯起始也是在香港,曾多次与徐克合作,之后转战电视剧也留下了几部热播之作。21世纪,《流星花园》风靡亚洲,台湾偶像剧异军突起,综艺、音乐也迎来黄金时期,言承旭、敖犬便来自那个时代。两人实力在节目中吊车尾,这很可能是因为,当年台湾男团往往都是以剧综造星,音乐属于副产品(这熟悉的配方,仿佛在内娱又被冲调了一次)。炎亚纶便在综艺中直言,当年曾因东方神起的表演感受到实力的参差。确实,韩国拥有练习生制度、包装能力过人,打造出的偶像团体、偶像文化作为“韩流”的一部分在本世纪00-10年代强势对外输出,对海外青少年具有向心力。美籍韩裔的李承铉、澳籍华裔的麦亨利都有韩国男团经历。而同一时期,内地也在选秀中逐渐开始制造本土偶像,高瀚宇参加过《我型我秀》出道、组过男团,白举纲则是13届快男。另外还有一类哥哥,如“滚人”陈辉、Ricky,“哈人”盖、Bridge、刘聪,舞蹈家刘迦、李响,都是在各自专业中浸淫许久,之后凭借热播综艺从线下走到线上,对应的是过去几年圈层综艺的火爆。从哥哥们的演艺经历几乎就可以看出整个华语娱乐圈流行发源、媒体格局与观众喜好的变迁。在不同的时期,是什么样的人群在追捧与塑造着什么样的男明星。将这些艺人拉到一起,嘉宾互动、网络舆论,都鲜明而残酷地反映着何者真过气、何者假过气,何者真出圈、何者假出圈。其中比较出人意料的是打星赵文卓与张晋。两人从入行时间与电影演员的身份来说,算得上在场咖位较高的。但武术背景令其一开始并不具备竞争力,人气上也敌不过偶像剧男主言承旭,或者正值活跃期的张云龙,以至于在前几次组队与现场投票中都曾处于被动处境。翻盘各凭本事。张晋在《MMA》中凭借武打动作炸场,瞬间成为结盟的热门人选,之后也一直从表演与武术的角度提出巧思,慕强人士很难不心动。赵文卓虽然在唱跳上要靠小弟带飞,但真人秀嘛,最重要的是有梗,大哥的反差萌从始至终贡献着笑点,成为了节目的热搜密码。目光如电却又以和为贵,这种人设确实很新鲜又很亲切。新鲜在于其他专业背景的艺人很难自然呈现这种感觉,在综艺是比较少见的。亲切则在于……这很中国,很像记忆或想象中的“大侠”。难怪刘聪一上来就入戏了想拜师习武。赵文卓在节目中收获了其他哥哥的瑞思拜,如今热度飞涨。不过,前两次公演录制时节目尚未播出,赵文卓在投票上存在劣势,因而在人员打散重组时陷于被动,痛失胡海泉、尹正两员大将,之后走得也不算顺利。某种程度上,这可能也揭示出打星在当下,或者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尴尬处境:功夫尚在,只是无用武之地,一步步走向边缘化,人气无从谈起……如此形成恶性循环。而这又涉及到一个许多网友一直在追问的问题:打星尚在,打戏去哪儿了?好的打戏,既需要主演会打,也需要武指、武行的指导配合,需要导演、摄影会拍,需要充足的创作时间。总体来说,不是打星一个人的事。不久前有一部纪录片《龙虎武师》上映,票房不过百万,没几天便下映(如今网络平台已能观看)。影片由影评人魏君子执导,通过大量影人采访与影像资料,从幕后角度讲述了香港动作片为何能够那么早便攀上高峰,如今又为何难以为继、难以复制。战乱时期,一批京剧科班南下,但又因语言问题没有市场,于是转而开设戏剧学校。六七十年代,香港电影腾飞,许多学员顺势进入电影工业。在动作片市场中,好莱坞的电脑技术超前,香港电影与之抗衡的方式则是人体奇观。当年,学戏的、做武行的孩子多是底层出身,入行后也延续了戏班模式,既认了大哥便要肯卖命。不仅如此,几大班底之间也存在竞争,他们会去看对方影片的午夜场首映,争取下次拍出更惊险的特技动作来。一将功成万骨枯,许多经典动作场面的背后可能是演员、武行的伤残。但正是在这种既能放手试验、又疯狂内卷的环境下,香港动作片的拍摄技法,以及一批顶尖的武指、武行被快速催熟,并在香港电影式微后散入各地。诚然,这批影人如今也带徒弟。但无论如何,那种特殊的创作方式只能留在特殊的年代里,打星与特技演员的培养,动作场面的拍摄,终归不能像以前一样残酷而高效。此外,现代人选择实在太多了。当年李连杰一部《少林寺》就感染了不少中二少年上山习武(王宝强也是其中之一),如今拍短视频没准就能走红,演员戏路也千千万万,吃苦受累、争当动作巨星的动力并没有那么强。同样的道理其实也可以问一下观众,嘴上说着怀念打戏,但有多少人能够抑制住倍速与快进的习惯,稳坐屏幕前完整支持一部武侠剧、一部功夫片?当然,就这么把锅甩给演员、观众并不妥当。一个深层原因是,盛产打戏的古装武侠、警匪、民国背景武术片、大侠传记等题材,或早早攀上高峰难以突破,或随着时代发展而失去现实依托,少有爆款产生,市场逐渐缩窄。而身处其中的打星,要么自主寻路,要么随着题材一同落寞、下沉。吴京与甄子丹都算是寻到路的。吴京早年演古装武侠比较多,也曾混迹在港片中演反派,但直到自编自导的军事动作片《战狼》系列才算立住个人招牌,并借此成为许多主旋律动作大片的必选。甄子丹一方面在现代武打场面的设计指导上有所建树、开辟了自己风格,另外也有一定海外市场,出演过多部好莱坞影片。而赵文卓,从《批哥》中不难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善于安排别人的人,倒是很能听专业人士安排。在徐克手里,表演经验并不丰富的赵文卓可展现出不同面貌,包括狠辣的九门提督、纠结的法海。不过离开徐克,回到内地拍剧后,赵文卓逐渐回归到大侠一身正气的戏路,如今在网络电影中一再炒黄飞鸿IP的冷饭,钱应该不少赚,但很少再有惊艳表现。网络电影是市场上为数不多以男性观众为主的内容形态,承接了许多在院线或者剧集市场中边缘化的题材与艺人。童星谢苗,打星樊少皇、吴樾、钱小豪等,都出演了多部网络电影作品,在网络院线积累起号召力。不过,尽管网络电影近年来发展迅速,剧本差、出圈难的情况始终存在,目前对演员人气加持不大。在硬糖君看来,打戏想要重回观众与资方视野,希望可能不在于等待武侠等传统类型复兴,而在于一些更新颖、更有当下性的题材与人物。比方说,科幻、漫改。有许多热门国漫正是以打斗为卖点,比如今年将迎来影视化的《一人之下》。新的故事,没准能制造出新的icon。当然了,打星上位只是审美变革的可能性之一,目前仅处于猜想阶段。更重要的是,人们在推崇打星、怀念打戏的时候,究竟在怀念什么?显然不是血浆、肌肉男、男性凝视,阳刚与娘炮更是一种极度过时的二分法。打星所寄托的,可能是流量时代的泥沙俱下之后,人们对真才实学与敬业精神的一种怀念,亦或是在摒弃韩式审美之后,对本土男性魅力的一种寻找方向。目前来看,随着官方对流量模式的打击,女性消费者的话语权确实受到了限制,但市场既已养成,也不可能完全回到过去男性为主导的时代。未来的内娱高质量男性究竟是什么样,还是要在博弈、在实践中得出结果。
阅读往期热文
▼
「娱乐硬糖」 现已入驻
今日头条 | 百度百家 | 一点资讯
猫眼电影丨腾讯新闻丨网易新闻
人民号 | 微博 |触电新闻|商业新知
虎嗅 | 钛媒体 | 知乎 | 界面 | 趣头条
21 CN 看荐 | U C头条 | 搜狐公众平台